日前,在加拿大魁北克市召开的第十二届国际工程与食品大会(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Engineering and Food)上,苏州市化学化工学会会员,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陈晓东教授(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专家)以其在食品工程领域的杰出贡献,荣获由国际工程与食品协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e of Engineering and Food, IAEF)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555557.png

国际工程与食品协会由全球约25个食品工程组织构成,所举办的ICEF是食品工程领域最重要的全球大会,于1976年举办第一届后,每四年举办一届,每届大会都会吸引超过600位参会者。IAEF终身成就奖是为表彰在食品工程领域做出长期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所设立,迄今共有46位国际专家获此殊荣,获奖人年龄由50岁到80岁不等。 

食品工程,是一种结合生物工程、化学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等的交叉学科,主要用于生产食品的综合性工程技术。食品工程的范围包括经典单元操作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液态及固态食品运输储存方法,食品加热、冷却或冷冻的传质传热过程研究,食品工程中的化学和生物化学方面的问题以及动力学分析,液态食品的浓缩、膜分离和膜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货架期、电子标签与电子标签库存管理,以及可持续食品加工技术,另外还包括包装、清洗和食品卫生。 

陈晓东教授198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1991年于坎特伯雷大学获得化学过程工程博士学位,之后在新西兰恒天然跨国企业工作了近三年,在速溶奶粉的生产技术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这段工作经历也奠定了他长期与企业合作的实践基础。之后陈晓东教授在奥克兰大学建立了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实验室,成为生物技术本科学位计划的创始人之一。在奥克兰大学工作的12年间,陈晓东教授极大推进了化工学科在食品、生物技术发展中的应用与创新,并在2000年获评新西兰皇家科学院院士。2004年,他提出了用化工反应器工程原理来研究动物与人类消化系统的基本概念。2006年,陈晓东教授就任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生物技术与化学工程教授,带领科研团队继续与企业进行深层次的研发合作。2007年,又获评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2010年,他作为国家第二批“千人计划”引进专家,全职回国在厦门大学担任化工与生物工程系主任。2013年1月,陈晓东教授全职进入我校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工作,建立了苏州市绿色化工创新重点实验室。 

 QQ图片20150916174201.png


(苏州市化学化工学会供稿) 


市化学化工学会-新闻稿-陈晓东教授获得终身成就奖.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