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发挥学会优势,努力承接政府职能
苏州市化学化工学会2015年度工作总结
2015年度学会在上级主管部门市民政局和市科协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苏州市学术性社会团体4A级评估,在基础条件建设、学会内部治理、制度建设等常规性工作的基础上,认真整理近两年的学会工作绩效,在学术活动、建议咨询、科普公益、人才建设、交流合作、社会宣传等方面等做了系统地梳理。在此基础上,学会利用专家学者会员多的优势,围绕科技创新、学术交流、科普活动等方面,继续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平台,既承担了服务社会的责任,也进一步扩大了学会影响力。
一. 积极主动地组织和承担学术交流活动,为本市化学化工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对接提供平台,促进学科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苏州大学,苏州科技学院,常熟理工学院,苏化集团公司等高校和企业是学会学术活动的主力军,今年共举办国内、外各类学术报告会56场,包括2005年Noble奖得主Robert H. Grubbs教授、国家千人计划罗德平教授、陈忠仁教授等在内的国内外专家给本学会广大青年学者和年轻的学生们呈现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成果,参加人数逾万。每次活动除学校师生、会议代表参加外,还通过学会网站发布消息,邀请化工企业科技人员参加,起到学术交流,互相促进的作用。
第十一届中美华人化学教授会议
2015年6月21至23日,由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江苏省有机合成重点实验室主办,中美华人化学教授联谊会、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苏州市化学化工学会、苏州朗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协办的第十一届中美华人化学教授会议在苏州大学召开。主要来自中国、美国、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60余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公司企业的近300名专家、学者、学生和企业界人士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得到了苏州市人才办高层次学术活动的资助。
中美华人化学教授联谊会主席、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索祖才教授,主办单位苏州大学材化部主任、苏州市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陈红教授及协办单位苏州市科协主席兼党委书记纪顺俊教授先后致开幕辞。大会中方主席,苏州大学材化部副主任姚英明教授主持开幕式。
此次会议是高起点、大范围、多学科交叉的一次盛会,为中外,主要是中美化学家搭建了学术交流平台。会议特邀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丁奎岭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Gregory C. Fu教授和Wei Yang教授,以及美国科学家J. L. Sessler教授分别作了4场大会报告。此外,4位CAPA的获奖人和2位欧凯纳斯科技奖得主也分别做了获奖报告。此外,出席会议的权威专家17名,高层次人才,如中组部“千人计划”7人,长江学者6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2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6名,“青年千人计划”专家19名。会议还安排了4个分会场,专家们做了92个邀请报告和38个口头报告。
此次会议也提供了学术探讨与产业对接的机遇,是基础研究和产业技术合作的媒介。第十一届中美华人化学教授会议是由化学领域的旅美华人教授及国内化学教授们基于相互之间加强学术交流、增加合作契机、加深彼此友谊而举办的一年一度的高层次学术交流会议。会议全面展示了近年来国内外在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有机功能材料化学和药物化学等诸多化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与美国、新加坡等华人教授们交流和讨论了这些前沿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同时,国内知名企业的代表也参与了本届会议,包括苏州朗科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欧凯纳斯科技有限公司、诺华制药、德祥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研发高管,无论是基础研究中所面临的问题,还是实验方法上的瓶颈,最新实验技术和仪器的展示在这里都可以得到充分的讨论,为与会人员提供了一个建立新的科研和技术合作渠道的机会。
通过本次会议的举办,使国内化学界,特别是为有机化学、化学生物学、有机功能材料化学和药物化学等相关的学术界和产业界代表搭建了联络的平台,也为大家共同就当前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达成共识,以利于更加明确有机功能材料、化学生物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国内特别是苏州地区的化学基础研究和产业化进程的美好前景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次会议的顺利召开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化学领域科学和技术事业的发展。
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
2015年10月17-21日,为期4天的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在苏州工业园区国际博览中心胜利召开。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每两年召开一次,是高分子学界的一次重要的学术会议。此次由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学科委员会主办、苏州大学承办的学术论文报告会,得到了众多单位和部门的支持(作为2015年度苏州市高层次学术活动资助的项目之一),共有来自300多所高校院所和企事业单位的近3000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千人计划获得者100余人,青年学生达到1400人。
10月18日上午,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王翔;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鸿声;苏州市科协主席纪顺俊等领导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大会秘书长,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主任、苏州市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陈红教授主持开幕式。大会主席周其凤院士首先介绍了大会的基本情况。 此次会议的主题是:“融合多学科,创新高分子”,意在开拓思维,学习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特点和特长,进行多学科的交叉融合,不断创新,推动高分子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会议设大会特邀报告、分会特邀报告、分会口头报告和墙报展讲四种报告形式,设有高分子化学、生物大分子、高分子物理与软物质、光电功能高分子等15个主题,并且首次在高分子化学、生物医用高分子以及光电功能高分子这三个会议主题下,开设了青年专场。会议期间代表们就15个不同的会议主题交流2000余篇学术论文,各会场座无虚席,交流踊跃;墙报展区人头攒动,讨论热烈。在青年会场,总计50余名思想活跃的年轻学者在青年专场里与大家分享了他们在相关领域所做的最新科研成果,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
此次会议利用网站、APP、微信等多种互联网传媒方式,首次尝试高度规范和专业化的会议操作流程,会议筹备期间的电子化管理以及会议期间身份识别系统的运行,有效地将参会人数控制在场地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并充分保证了代表的参会环境和安全。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200多名学生积极参与了此次会议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以热情周到、细致贴心地服务赢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赞扬。无论是会务组织、还是学术报告的整体水平,本次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可谓是一次盛况空前、水平很高的学术报告会。
第二届国际化工前沿(苏州)研讨会(ChE-SIS-2015)-食品工程与食品微生物论坛
2015年10月29-31日,第二届国际化工前沿(苏州)研讨会(ChE-SIS-2015)-食品工程与食品微生物论坛在苏州大学911大楼内成功召开。会议主席陈晓东教授、苏州大学朱秀林校长、苏州大学材化部主任、苏州市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陈红教授、澳大利亚Bega Cheese公司产品研发中心Adrian Freckleton主任、中粮集团营养健康研究院郝小明院长,和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杨培强经理等,来自于国内外知名院校与研究机构的多名知名专家、教授及青年学者等共170余人参会。会议中汇报与讨论了食品颗粒工程、食品微生物、乳制品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成功吸引了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新疆特丰药业有限公司的横向合作。
作为2015年度苏州市高层次学术活动资助的项目之一,此次研讨会由苏州大学主办,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承办,苏州市人才办、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支持,并获得了来自上海纽迈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徕卡显微系统(上海)贸易有限公司以及耐驰科学仪器商贸(上海)有限公司的赞助支持。
本次会议中形成大会主题报告6个,分别来自苏州大学化工学院院长陈晓东院士,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INRA)副主任Romain Jeantet教授,科研主任Gwénaël Jan教授,Guillaume Delaplace教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化工系Wei Shen教授,Cordelia Selomulya教授;同时,本次会议还特邀江南大学李海涛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曾新安教授、新西兰奥克兰大学Siew Young Quek副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董绪燕博士、西安交通大学张敏博士等食品生物化工领域院校及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做特邀报告。
在本次大会中还与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新疆特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借助中粮行业龙头地位,发挥苏大学科、技术和人才平台的优势,此联盟一定能够为双方的可持续发展及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苏州食品工业及健康产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参会人员针对食品工程和食品微生物领域前沿、食品化工教育现代化等问题展开广泛、深入的讨论,在加强国际交流的同时,促进学术界与工业界合作,有效推动产学研结合,促进苏州化工行业科技繁荣与协同创新。
第七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
2015年11月6-8日,由中国化学会主办,苏州市化学化工学会理事长单位-----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中国化学会有机分析专业委员会承办的中国化学会第七届全国分子手性学术研讨会在苏州召开。来自全国近60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近170名科研学者、学生及产业界人士参加会议,交流、学习了目前最新的分子手性、圆二色谱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的科研进展。开幕式由会议组委会执行主任、我校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杨永刚教授主持。
参会学者们深入讨论了手性控制和形成机理、天然产物绝对构型谱学解析、功能性手性材料的制备及应用、手性药物的分离与分析、不对称催化及手性合成、分子手性在液晶及光电材料中的应用等方面的议题。会议的成功召开为国内研究分子手性的学者提供了一个宝贵的交流讨论、合作创新的平台,并将持续推进和影响分子手性领域的研究。
参加国内国际学术交流活动
2015年学会会员参加各种国内学术会议120多人次,赴境外参会和工作访问39人次。积极参与这些学术活动,与国际同行交流和互相学习,使得苏州市化学化工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整体水平快速提升,在国内和国际化学化工的舞台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同时也极好地向同行们展示我市化学化工研究者的科研成果。
二. 充分发挥学会雄厚的学术力量,积极转接政府职能
学会工作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但是我们体会到作为群众学术团体只有本身积极主动地靠拢政府,主动地充当参谋与助手的作用,才能充分的展现自身的价值,才能获得政府与社会的认可与更大支持。特别是今年本学会参加社会团体评估考核,每一场评估培训都积极参加,充分学习优秀学会的经验,聆听评估执行机构的指导。
此外,我会会员个人和单位还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和单位进行标准起草、审定、职称评审等工作,如:受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委托参加《烷基二苯醚磺酸盐》产品的行业标准制定;为包括南京工业大学、常州大学、常熟理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在内的近20所国内高校进行职称评审80多人次;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托参加基金项目评审等。再如,江苏苏化集团参加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组织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功能化表面活性剂绿色制备与产业化示范,在2014至2016的三年间投入技术力量攻坚。
综上,学会在苏州市化学化工领域很好地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做到了“助力承接”,成为政府相关部门的好助手。
三. 积极开展科普公益活动,提高化学化工行业和全民的科学素养
在每年科普周中我会都利用宣传阵地以科技交流、科研讲座,以及青少年科技竞赛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多样的科普公益活动。今年,我会成立了以陈晓东为首的第二支科普志愿者团队,以“新”化工的面貌在群众中普及化工知识。本学会的材化科技分会也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团队有计划地开展科普工作,组织“红果果”献爱科普实践团,“小桔灯”爱心家教服务团暑假期间深入学校周边社区,为中小学生送去文化知识,带领他们开展简单的趣味科学小实验,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探究科学的兴趣。
材化科技分化的科普品牌活动“点石创新”主要针对在校本科生,今年自4月16日到11月中旬一共开班8期,其中兴趣班4期,精英班4期。在这些活动中,市化学化工学会的会员们积极参与,给化学化工专业的学生们普及化学化工专门领域的知识。如,活动请到了吴张雄教授主讲“优质碳素 优质生活”,为同学们讲解他在“介孔碳材料的制备与应用”领域方面的研究,以及以“碳是21世纪的主能源”展开了碳素在我们生活中的相关应用,包括航空航天、电池等方面的运用,同时还为同学们讲解了碳材料的分类,石墨类碳材料的特点以及介孔材料的引向等重要性能。王兴旺教授主讲了手性药物的合成、现状,以及它们对人们治疗疾病的有效性等,帮助未来的化学化工工作者把生活和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李艺教授的主讲从“手”到“新”活动,明显增加了同学们对于化学科学的兴趣,同时让同学们更多的了解关于进实验室的一些知识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卞国庆老师关于“安全心中记,实验随我行”的主题报告也吸引了相当多大学一年级的新生,让他们在进入化学化工专业研究领域之前对未知的实验室环境和实验室运作有概念上的认识,并且树立强烈地安全意识。为了更加贴近学生,点石创新的活动还邀请了学有成就的学长现身说法,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把参加科研,投身化学化工行业的热情和智慧传授给大家。
此外,各会员单位也是尽其所能在科学普及等活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比如,苏化集团张家港公司、华御化工有限公司、苏化科技园等先后组织《安全生产法》知识竞赛,首届安环知识竞赛,苏州化工企业安全发展沙龙等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寓教于乐,把科学规划、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理念和知识传授给每一位参加活动的人,并通过他们把这些内容再进一步地宣传出去。
四. 积极开展技术咨询,为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服务
一方面,为促进企业科技进步,学会专门成立了咨询服务组,为企业出谋划策,牵线搭桥,推进“产学研”结合的成果转化。另一方面,我们积极邀请企业人士到访学校等学术研究机构,介绍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提出技术需求。下图为学会的老会员来寻求技术支持和帮助。
五、开展学科领域内继续教育和行业内员工技术培训,提升员工素质
学会十分重视利用自身优势为企业员工的培训,帮助企业提升员工技术素质。比如:江苏苏化集团公司张家港有限公司于2015年8月开展了能管体系工作程序、法律法规、节能政策、标准及相关要求培训。参加培训15人次。通过培训,参加学习的人员初步掌握了能源管理体系的相关专业知识,为公司进一步做好节能降耗、降本增效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再如,苏州新区太阳油墨公司是一家日资材料类高新技术企业,招收的员工学科跨度大,不少员工缺乏材料研发和生产的一些基本知识,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急需提升这部分员工的技术素养,为此,学会组织部分既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分阶段对他们进行了培训,今年的化学油墨系列知识培训,自9月开班以来已经培训员工30人次。通过培训,员工不但掌握了化学油墨的基本知识和理论,而且掌握了研发的思路和方法,为企业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的人才基础。
六. 热心社会公益活动
学会在做好学术交流,促进全市化学化工行业平稳发展的同时,还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比如:“绿丝带”防纱沙护林公益活动。从苏州到甘肃民勤,由苏州市化学化工学会材化科技分会负责人,苏大材化部团委书记黄郁健带队的一行16人,旨在通过实践,锻炼学生的吃苦耐劳能力,提倡环保理念,呼吁社会更多的人关注民勤,关注环保,“坚决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项活动开展两年多来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社会上的一致好评。
再如:“白羽之恋”大天鹅调研保护小分队在山东荣成国家级天鹅保护区调研,关注当地生态和大天鹅的生存环境,向保护区附件的群众宣讲环境保护的理念,帮助他们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结束语
2015年是忙碌的一年,也是收获的一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更加重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学会工作将会迎来更多更好的发展机遇。今后,我们要在市科协的领导下,以高标准、高水平的建设目标要求自己,改革创新,奋发有为,扎实工作,把学会办得更富活力,积极发挥学会职能,为建设美好苏州做出贡献。
苏州市化学化工学会
2015年11月22日